db旗舰·(中国区)有限公司官网

七台河“教育世家”69年三尺讲台写芳华

作者:小编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-08-05 05:07:31    浏览量:

  在边陲小城七台河,有这样一户人家,祖孙三代,投身教育事业,2021年9月被授予黑龙江省“首批教育世家”称号,全省仅36个教师家庭获此殊荣。

  “踏实、严谨、敬业,教好每一节课,做好每一件事。”秉承着这一师者家风,牢记着责任与信念,这个家庭里的三代人同守三尺讲台,69年如一日扎根在基层教育战线。献身教育事业的崇高精神和教育情怀薪火相传,光荣的教鞭在他们手中代代传递。

  9月9日上午,在七台河市第六小学的一间教室里,书声琅琅。今年52岁的邵文波老师正在给学生们上人文课。一支粉笔两袖清风,三尺讲台四季耕耘,邵老师拿出一沓厚厚的相册放在记者面前,上面记录的是一家三代教师的传奇人生。

  1952年,18岁的邵长春踏上了教师之路。“那时,爷爷从家里到学校要走过一条泥泞小路,雨天湿滑一不小心就会摔跤。”邵文波说,爷爷当初就职于勃利县大四站镇吉祥村小学。尽管条件艰苦,但凭借着对教师职业的热爱,这条路,爷爷一走就是40多年。

  在邵长春从教的年代,师资匮乏,农村教学条件十分艰苦。没有正式的校舍,一间老旧土房子就成了教室;没有桌椅板凳,学生就把家里吃饭用的长板凳搬到学校;没有丰厚的报酬,有的只是一个月几块钱的微薄工资……但想用知识改变学生命运的理想,想成为一名好老师的坚定信念,却让邵长春在教师的岗位上坚持下来。

  因为学校只有一个班级,也只有他一名教师,邵长春就成为了吉祥村小学全部的“师资队伍”。白天轮流教各门学科,晚上还要挨家挨户做动员。那时农村生活困难,让孩子上学的家庭很少,好多学生家里很穷交不起书钱和学费,为了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教育,邵长春经常深入到村民家中去做动员工作,还主动为学生交书本费。

  有人非常不理解,说他:“家有一斗粮,不当孩子王!当个臭老九,不挣几个钱,还搭钱,图个啥?”邵长春只是淡淡地说:“为了咱农村的这些娃将来有出息,我愿意当这个臭老九!”

  1962年邵长春被评为县级劳动模范,得到了一份特别的奖励——一支英雄牌钢笔,邵长春很高兴,对于他来说,这真是一个莫大的荣誉,也是对他工作的极大肯定。此后,邵长春更是全身心扑在了农村教育工作上,守着清贫辛苦的日子,收获了桃李芬芳,也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赞誉。

  一辈子在学校,一辈子当老师,邵长春“以身立教,甘为人梯”的追求给下一代树立了榜样。

  “我父亲邵乃成从小耳濡目染,看着爷爷白天给学生耐心辅导,晚上又在昏暗的灯光下认真地批改作业、写教案,对爷爷充满了崇敬。”谈及父亲邵乃成成为教师的初心,邵文波老师说,打小父亲对爷爷的教师职业就非常崇拜,所以他把成为老师当成了最初的梦想。19岁那年,邵乃成接过教鞭,继续坚守在农村教育的阵地上。

  “宁静致远,淡泊明志。认认真真工作,踏踏实实做人。”是邵乃成老师恪守的师者信条。

  1965年邵乃成就职于勃利县大四站镇吉祥村小学,几间小草房,夏天闷热、冬天透风。一到冬天可把他难住了,一个刚20来岁的小伙子,哪会搭炉子、生炉子,有时点上几次火才能把炉子生着。为了保暖,他给教室的窗户缝糊上了窗户纸,还从家里拿来塑料布钉在窗户上。他每天都要早早来到学校,冬天冷,他的头上和身上总是挂满了霜花。到学校后便忙着点火、生炉子,每次忙完全身都是灰……但看到孩子们坐在暖和的教室里专心听课,他又觉得很欣慰。

  农村教育资源匮乏,邵乃成老师就想尽办法利用课余时间为孩子们自制教具,直观形象的“三球仪”“热胀冷缩演示板”“日食月食演示器”等教具不仅多次在镇里获奖,也丰富了孩子们的课堂。由于工作表现突出,1983年邵乃成被调入镇中心校工作,先后担任教导主任、副校长职务。无论在哪个岗位,他都兢兢业业,不求回报的默默付出着。他也因此多次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、县级优秀教师、小学特级教师、县级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员。

  “长大后我就成了你,才知道那支粉笔,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泪滴。长大后我就成了你,才知道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,奉献的是自己。”这句歌词,在邵文波身上成了最真实的写照。

  在看着爷爷和父亲左手捧书本、右手执教鞭的身影中长大,多年后,邵文波自己也站上了那方讲台,至今已站了35年。“我成为一名教师,父亲对我的影响很大。记得小时候,爸爸经常帮助一些家里有困难的学生,给交不起书本费的孩子垫钱,他和爷爷一样。当时我就觉得教师这个职业真的很伟大,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。所以长大后,我也想成为这样的人。”

  1986年邵文波踏上教师岗位,回忆起刚参加工作时学校的教学条件,她依然记忆犹新:“当时我们的教室是平房,黑板上都是裂缝,写上的粉笔字歪歪扭扭。教室的窗户冬天也透风。”相比父辈,虽然教学条件已有所改善,但依旧较为简陋,“现在我工作的市第六小学,新建的教学大楼,各方面硬件设施非常现代化,还有多媒体教室,老师和学生别提多幸福了!”亲眼见证了这些年教育飞速变化的邵文波,满是欣喜,也更加珍惜自己的教师岗位。

  一次,邵文波粘贴宣传板时,一不小心从梯子上摔下来,左小腿摔成骨裂,但没过几天,她又一瘸一拐地出现在学校里。还有一年冬天,她不慎跌倒,耳后缝了好几针,大家都以为这下她可以好好歇歇了,可第二天,她依旧第一个来到学校,楼里楼外地忙碌着。

  由于工作表现突出,她不仅连续几年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,还多次获得“岗位服务标兵”称号,2007年被评为局级优秀教师,2012年3月在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中,荣获优秀科任教师称号,2021年获得市级嘉奖。

  35年来,邵文波把所有心血都倾注到教育教学中。她说,虽然爷爷已经去世很多年,但勤勤恳恳做事,兢兢业业教书已经成了我们一家人至今秉承的为师之道。

  “长大后我就成了你,才知道那块黑板,写下的是真理,擦去的是功利……”2021年,邵文波的侄女邵中南考入首都师范大学,成为了这个教育世家的第四代传承人。

  三尺讲台,四季轮回,留下了三代人的身影。在七台河这个“教师世家”,他们以教书育人为己任、为大任,学为人师,行为世范,不求功名利禄,只愿桃李满天下。教师的烙印,从教的缘分,早已深深融化在这个家族的血脉里......

  3、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。文章已于修改:,。视频小程序赞,轻点两下取消赞在看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推荐新闻

关注官方微信